3.三星居住建筑参评策略
居住建筑参评绿色建筑三星需要至少5个优选项,且控制项要全部满足,建议优先考虑增量成本较低并符合浙江省地区特点的优选项技术,可选择地下空间利用、太阳能热水系统、高效空调机组等技术。
经过对浙江省三星级绿色建筑住宅项目面积累加后计算出各大类所占增量成本的比例,再对所占比例最大的类别中细分出增量较大的主要单项技术,具体统计结果如下:
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策略总结
4.一星公共建筑参评策略
公共建筑参评绿色建筑一星对优选项没有要求,只要控制项全部满足,且一般项达到一星项数要求,即能达到一星标准。
经过对浙江省一星级绿色建筑公共项目面积累加后计算出各大类所占增量成本的比例,再对所占比例最大的类别中细分出增量较大的主要单项技术,具体统计结果如下:
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策略总结
5.二星公共建筑参评策略
公共建筑参评绿色建筑二星需要至少6个优选项,且控制项要全部满足,建议优先考虑增量成本较低并符合浙江省地区特点的优选项技术,可选择透水地面、可再生能源、照明功率密度值、空气质量监控、自然采光等技术。
经过对浙江省二星级绿色建筑公共项目面积累加后计算出各大类所占增量成本的比例,再对所占比例最大的类别中细分出增量较大的主要单项技术,具体统计结果如下:
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策略总结
6.三星公共建筑参评策略
公共建筑参评绿色建筑三星需要至少10个优选项,且控制项要全部满足,建议优先考虑增量成本较低并符合浙江省地区特点的优选项技术,可选择透水地面、节能80%、可再生能源、非传统水源利用、建筑外遮阳、空气质量监控、自然采光等技术。
经过对浙江省三星级绿色建筑公共项目面积累加后计算出各大类所占增量成本的比例,再对所占比例最大的类别中细分出增量较大的主要单项技术,具体统计结果如下:
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策略总结
四、主要绿色建筑技术特点
经过多年的发展,绿色建筑标准、评价、设计、产品、人员趋于理性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绿色建筑产品有原来的新技术变为成熟技术,由原来不为人知的高科技变成了人人皆知的常用技术,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也随之降低。加上居住建筑趋向部品化,更多住宅是装修交付,因此,对于绿色建筑达到更高星级有了基本方案,增量成本也随之下降。
1.保温材料加厚
墙体保温材料包括有机类(如苯板、聚苯板、挤塑板、聚苯乙烯泡沫板、硬质泡沫聚氨酯、聚碳酸酯及酚醛等)、无机类(如珍珠岩水泥板、泡沫水泥板、复合硅酸盐、岩棉、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传统保温砂浆等)和复合材料类(如金属夹芯板、芯材为聚苯、玻化微珠、聚苯颗粒等)。
外墙保温使建筑物内部的温度得到控制,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如果只是内墙的话,冬天气温降低,主墙体的厚度就决定了室内的温度,主墙体越薄,就会使室内温度散失,室内温度降低。而有了外墙保温后,使热量的散失大大的减少了,从而实现了保温的效果。

2.外窗节能
外窗材料及其对建筑耗能的影响在整个建筑耗能中,外窗生产制造中选择的材料性能也会对建筑耗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整个外窗材料耗能的过程中,主要包括窗玻璃与窗框材料。
目前常采用的窗框材料主要以钢质、木质、铝合金和塑料为主,其中用量较大密封热阻值好的首选塑料窗。双层窗扇的做法是传统的保温节能形式,两层扇中间有100mm宽的空间空气的不流动。保温节能窗的用材和结构固然重要,但窗的最大导热辐射面积是玻璃无疑。玻璃的散热主要是依靠传热导和热辐射,而这种传导的热是从玻璃内侧把热传导到玻璃窗的外表面。
3.能耗模拟优化
建筑能耗模拟是指对环境与系统的整体性能进行模拟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建筑能耗模拟、建筑环境模拟(气流模拟、光照模拟、污染物模拟)和建筑系统仿真。其中建筑能耗模拟是对建筑环境、系统和设备进行计算机建模,并算出保护逐时建筑能耗的技术。在设计阶段通过建筑能耗的模拟与分析对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和优化,配合绿色建筑设计。

4.室外透水地坪设计
室外透水地坪是指在无铺装的裸露地面、绿地,通过铺设透水铺装材料或以传统材料保留缝隙的方式进行铺装而形成的透水型地坪。
它具有降低热岛效应,调节微气候;增加场地雨水与地下水涵养,改善生态环境及强化天然降水的地下渗透能力,补充地下水量,减少因地下水位下降造成的地面下陷;减轻排水系统负荷,以及减少雨水的尖峰径流量,改善排水状况等等诸多优点。
将住宅小区内的大量硬质铺装道路,改用透水地坪铺装可以产生极大的生态效益,同时在雨雪天有效防止路面积水、湿滑,提高住区内的通行安全性。

5.场地绿化设计
生态绿化能够有效改善建筑周边热环境,减少温室效应,降低城市噪音,调节碳氧平衡,减轻城市排水系统负荷。常见的生态绿化包括屋顶绿化、垂直绿化以及人工湿地。
建筑场地绿化设计时应结合风环境设计和噪声控制要求,设置一定量的绿化防风带和绿化隔音带。同时,绿色植物的配置应能体现本地区植物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特色植物景观等方面的特点,以保证绿化植物的地方特色,并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形成富有层次的绿化体系。

6.绿色照明设计
(1)自然采光设计
建筑自然采光是指采用高透光围护结构或管道式采光构造措施向室内进自然光线,增加室内昼间照度,以提高室内人员活动的舒适度,并减少照明灯具运行时间,降低建筑能耗。自然采光的方式有很多,例如侧窗采光、天窗采光、中厅采光、导光管、光导纤维、采光隔板、导光棱镜窗等等。保障性住房项目可考虑在地下室停车库设计采用管道式光导照明系统。
管道式光导照明系统是通过采光罩收集阳光,隔绝红外线等大量产生热量的光线,再利用高反射的光导管,将可见光从室外引进到室内。它是一种可以穿越吊顶,穿越覆土层,并且可以拐弯,可以延长,绕开障碍,将阳光送到任何地方的绿色、健康、环保、无能耗的照明产品。

(2)照明节能设计
完整的绿色照明内涵包括高效节能、环保、安全、舒适等四项指标,不可或缺。高效节能意味着消耗较少的电能获得足够的照明,从而明显减少电厂大气污染物的排放,达到环保的目的。
合理地提高照度是改善室内环境的最简单,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在光源的选用上,应克服单一色温照明,合理配搭冷暖光源,多路控制,运用柔和的反射光和漫射光营造医院特有的环境。
照明节能控制系统主要通过定时器、光控声控系统、辅助装置等对建筑建行照明控制。定时器具有足够的可编程开关点数,保证每天或每周必须的控制数;具有时钟与输出状态显示功能;输出具有足够的常开常闭接点,且接点容量满足控制负荷( 中间继电器) 的容量要求;自备电池能保证定时器本身用电24h,停电后程序不会丢失。其次,设计光控声控系统,根据光线强弱、声音自动进行供断电是节能的重要手段。但设计时要注意不同季节、气候、时间的光线的强弱都会有所不同,光控装置必须不受上述因素的影响,只根据实际设定的光通量来开断装置。
7.建筑节水设计
节水有两层含义:一是通常意义的节约用水;另一层含义是合理用水。经济合理的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是精心管理和文明使用水资源,以使有限的水资源满足人类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
因此,在建筑节水的设计中,除了尽可能地采用节水型的卫生洁具和微灌喷灌等浇灌设备,还应考虑有效地利用非传统水源。
(1)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可集中收集屋面、道路、等处的雨水等,收集的雨水经过过滤、消毒等技术净化后达到一定的洁净要求,可以用于结合人工湿地景观补水、冲洗道路,绿化用水、生活杂用水、冷却循环等用途,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可以大大减轻城市的需水压力,缓解地下水的资源紧张状况,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部分,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环境及经济效益。
(2)中水的回收和利用
中水,主要是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杂用水,其水质介于水与下水之间,是水资源有效利用的一种形式。
8.可再生能源一体化设计
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潮汐能等等。太阳能热水系统是利用太阳能集热器,收集太阳辐射能把水加热的一种装置,是目前太阳热能应用发展中最具经济价值、技术最成熟且已商业化的一项应用产品。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分类以加热循环方式可分为:自然循环式太阳能热水器、强制循环式太阳能热水系统、储置式太阳能热水器等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