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智能+”为加速数字经济开路3月29日刚刚闭幕的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上,“智能+”、人工智能、“AI+”、大数据等热词再次成为大会的热门议题。
从政府工作报告新的指示不难看出,“智能+”已经开始接棒“互联网+”,成为今后改造传统行业的新动力。这是“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却已是人工智能连续三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向世界人工智能产业引领者迈进,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人工智能产业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呈爆发式增长,初步形成了产业聚集的发展态势。从2019年开始,人工智能的商用范围在不断地扩大,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也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数据显示,在2019年使用人工智能的公司中,有70%的公司将通过云服务获得人工智能功能,有65%的公司将使用云端开发服务创建人工智能应用。到2020年,内置人工智能的企业软件和云端人工智能开发服务的普及率预计将分别达到89%和83%。
丰富的应用场景与人工智能技术正形成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在图像识别、语音翻译、行为分析等方面已经进入了世界前列;在智能机器人、无人商店、机器翻译、共享汽车、自动驾驶、智能旅游等行业的新产品世人瞩目;在城市规划、智能交通、社会治理、卫生健康、农业科技和国家安全等领域的应用各具特色。
目前人工智能与精益管理正为制造业赋能。物联网、自动化领域的最佳应用,无一不是在全价值链精益化的基础上进行的数字化、智能化延伸应用。
此外,我国人工智能的创新主要是集中在应用创新上。应用创新的核心就是帮助企业处理海量数据,通过行业专家的训练调优,解决实际问题、产生实际效果。人工智能在企业中的广泛使用可以帮企业管理解决重复劳动自动化的问题、降低管理成本,可以对经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进行智能识别和智能决策。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新动力之一,成为产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关键支撑。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不断突破和广泛应用,不仅将创造智能化的新需求、新产业、新业态、新应用,而且全面改造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将为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壮大数字经济提供支撑。
在看到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长足进步同时,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已暴露的问题也需引起关注,亟需解决“应用强、基础弱”“功能强、防护弱”等问题。
我国的人工智能技术仍处初级阶段,高端人才培养上仍处劣势。人的智能包括识别、理解、推理和判断,人工智能目前只是在某些识别领域具备了人的能力,适合于具体的特定场景,特别是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翻译等方面。相比人而言,它确实处于初级阶段,只能在已知环境、目标明确、行动可预测的环境下使用。
我国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还比较薄弱,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以及关键设备高端芯片重大产品与集成,技术材料、元器件、元件等方面有较大的差距。因此,企业作为技术的践行者则更加任重而道远。对于新型科技企业而言,站在新一轮技术革命的风口,不仅要依靠自身的技术能力去拓宽垂直应用,同时也必须掌握核心技术,突破尖端技术难题,才能持续不断创新,加速人们走向“智能+”时代的步伐,壮大数字经济发展。(作者系城市建设杂志社社长)
主办单位:海洋之神590-海洋之神590官方网站
地 址:郑州市金水区经八路29
号建设科技大厦三楼
邮 编:450003
联 系 电 话:0371-63928851
协会单位Q Q群:321311229
备 案 号:豫ICP备16004286号-2
微信公众平台:海洋之神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