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不当造成保温层开裂
4.2外保温墙体渗漏
外保温墙体渗漏的原因与材料质量、施工、细节部位的设计以及后期维护都有很大关系。而外保温墙体一旦漏水,将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最终将影响外保温的耐久性。
4.2.1、材料原因:
1)因材料质量造成面层开裂,导致外保温墙体渗漏;
2)防护面层吸水率过大;
3)密封胶等辅助材料不符合要求导致渗漏。
4.2.2、施工因素:
1)因不正确的施工是造成外保温体系开裂从而导致渗漏;
2)线条、门窗洞口等细节部位:板缝过大,网格布不搭接、不铺网等细节处理不到位;
3)窗洞口、空调板、线条等部位的流水坡度不足,甚至兜水,导致渗漏;
4)各种固定件后安装破坏原有防护面层导致渗漏。
4.2.3、设计因素:
1)窗口部位设计不合理,设计与施工存在一定的脱节导致施工处理不到位;
2)后安装各种固定件破坏原有防护面层;
3)女儿墙设计不合理;等等。
4.2.4、使用或维护不当引起的渗漏。
4.3外墙面砖脱落
对于普通抹灰墙体瓷砖脱落主要原因为:瓷砖没有满贴,水份自砖缝渗入其背部,在冻胀的作用下瓷砖脱落。对于外保温墙体而言,除了冻胀的因素外,还有另一个主要因素---热胀冷缩,阳光辐射于保温墙体,因保温层的作用其热量不能快速传导于基层墙体,热量聚集于保温墙体表面,这样就无形中拉大了保温墙体一天的温度波动,据相关资料介绍,夏天在太阳辐射条件下,深色饰面保温墙体的温度可达60-70度,而未做保温的墙体只有30-40度。在温差的作用下,保温墙体反复的膨胀收缩,而面砖为刚性的,只能通过砖缝来释放温度应力,这就要求保温墙体的粘砖材料及嵌缝材料必须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否则易出现保温墙体变形及砖缝开裂的问题。可以这样说,保温墙体的瓷砖脱落,主要是砖挤砖挤下来。当然,砖缝开裂也增加了冻胀脱落的几率。所以保温墙体粘砖必须采用配套的瓷砖胶与嵌缝胶,配套材料除了要求粘结力外,更多要求其要有一定柔韧性。
当然除了以上条件以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相较于涂料饰面,贴砖的抹面胶浆要更高的强度,以提高对面砖的载力,否则无法满足瓷砖拉拔大于0.4MPa的标准要求。从目前面砖脱落的部位来看,绝大多数位于防护面层,这也同样说明了抹面胶浆要有较高的强度。而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防护面层既能贴砖也能做涂料,这是不合理的。
2)保温墙体贴砖要求更高的施工标准。普通墙体的贴砖,当基层出现偏大差时,可以通过提高粘结层厚度来纠偏。而对于保温墙体而言,这样不合理,主要原因有:其一,提高粘结层厚度增加了饰面层重量,增加了安全隐患;其二,厚的粘结材料不利于温度应力的释放。所以外保温墙体(贴砖)在施工时,要求墙面的平整度以及阴阳角的垂直度要高。
外保温系统中有两个地方需要用界面剂,一是有些基层墙面,特别是旧楼改造的基层墙面需要进行界面处理。比如原来的涂料墙面,对于存在开裂,空鼓的部分,应将其敲下,并用聚合物改性砂浆进行填补。再用高压水枪或喷砂将粉化、剥落的涂料或腻子清除,然后掸上专用界面砂浆,再进行测试,拉拔强度达到0.1Mpa方能进行下一步施工。如果界面剂的质量不过关,下一步就等着脱落吧。再比如瓷砖墙面,需要将空鼓的瓷砖去除后,用聚合物砂浆修补。然后清除瓷砖表面的浮灰及粘污。用草酸处理瓷砖表面及瓷砖缝(处理泛碱),清理完后,再用高压水进行冲洗。还有关键的一步就是用瓷砖翻新界面剂处理瓷砖表面,待其形成强度后,再测试基面的附着力,拉拔强度达到0.3Mpa方能进行下一步施工。下面的图片是辽宁省科技厅旧楼改造后又脱落的图片,基层的瓷砖墙面上仍保留一大片黄渍,疑似涂刷过界面剂,但这层界面剂没起多大作用,甚至本身已经与基层墙体剥离,使得这一旧改项目的最关键环节形同虚设。

既有建筑保温改造是界面剂原因出现脱落
除了基层墙面需要界面界面剂外,一些保温材料也本身需要界面剂增强粘结强度,如聚氨酯板或喷涂聚氨酯、酚醛板、岩棉板(或带)等。同样道理,这些材料的界面剂质量需要过关,并且还得格外注意施工工艺,不能应付了事。比如上海市的规范要求酚醛板的界面剂采用白色的改性苯丙乳液,将配比好的界面剂涂刷到保温板上,隔2-3分钟后,在涂层较薄的地方进行补涂。过3-4个小时后,对保温板进行检查,看看界面剂是否变得透明,如果涂层不均匀,应再补涂一遍,直到再次透明为止。
2)、粘结砂浆
粘结砂浆不合格,是外保温系统脱落的一个主要因素。外保温用粘结砂浆是聚合物改性砂浆的一种,既有以专威特为代表的双组分砂浆,也有以STO和秦恒为代表的干混砂浆。
传统的水泥砂浆,粘结原理是“锁嵌原理”:由于墙面或苯板表面的不平整,因此在微观结构中,呈现凸凹不平的表观。粘结砂浆渗入保温板背面和混凝土墙面的孔隙中,凝结硬化,起到类似钥匙插入锁孔的机械嵌固作用,将保温板与基材连接起来。但这种砂浆刚性有余、柔性不足。
聚合物改性干混砂浆,顾名思义,就是需要在砂浆中掺入一定数量的聚合物,如可在分散乳胶粉,纤维素醚、减水剂等。可在分散乳胶粉对粘结砂浆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它在砂浆中形成柔韧的膜结构,可以想象成由很多细小的弹簧连接在刚性的骨架上,使得砂浆自身强度得以增强,即内聚力得以提、可变形性得以增强,分散应力的作用得到大幅提高。
同时,分布于界面上的可再分散胶粉又极大地增加了砂浆的粘结性,可再分散乳胶粉形成聚合物“胶桥”,起到无机材料无法做到的粘结作用。总之,可再分散胶粉是人类建筑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
然而,一些不良商贩发明了所谓的“树脂胶粉”,所谓的树脂胶粉,实际上是一种“塑化剂(英语:Plasticizer)”,塑化剂,顾名思义就是使某种物质更像塑性物质。在砂浆中掺入剧毒的增塑剂,目的只是使得砂浆更像真正粘结砂浆。是一种地地道道的山寨产品。
劣质粘结砂浆导致的外墙外保温层脱落,断裂面在粘结砂浆面在中间。如下图所示

某新建楼盘不合格的粘结砂浆导致保温层脱落
3)各种板材
有的保温系统脱落,是由于保温材料自身造成的。
A、酚醛板。劣等酚醛树脂分子链中残余酚羟基和亚甲基,在热能或紫外线的作用下,容易降解成焜或其他结构。所以由这种劣等树脂制成的保温板脆性大、模量高、延伸率低、韧性差、易在界面上产生应力裂纹,而且还容易吸水。这种保温板上墙后,很容易在重力和负风压合力的作用下产生离析,造成保温层整体脱落。
视频:某大型楼盘酚醛保温层脱落
B、发泡水泥。由于发泡水泥的硬度较大、弹性较小,所以在严寒地区使用保温板内部如果形成冻融界面,很容易从保温板中间断裂。

某百货发泡水泥因冻融而分崩离析
C、挤塑板。挤塑板保温系统与酚醛板系统脱落有很大的不同,超过一半的脱落事故是表面的防护面层掉下来,形成美丽的“迷彩楼”,当然也有整个挤塑板系统脱落的,如下面视频的大连某建筑挤塑板脱落。

某广场成迷彩楼
4)、抹面胶浆
抹面胶浆对保温系统脱落并无直接责任,但如果防护面层开裂或着吸水率高,则水和空气会长驱直入,在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下,粘结砂浆的强度会降低。
4.4.2施工因素
1)施工时虚粘,粘结砂浆与墙体没有形成有效粘贴;
2)使用超过可操作时间的粘结砂浆;
3)施工时环境温度和基层温度低,导致砂浆粘结强度发展很慢。
4.5板痕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聚苯板的陈化期不足:外保温用苯板要求自然条件下陈化42天,或蒸汽养护5天。若陈化期不足,上墙后的苯板继续收缩则产生板痕;
2)聚苯板在粘贴时,苯板的四边及角没有与墙体形成有效粘结,在温度应力的反复作用下,逐渐产生不可逆的形变,从而形成板痕;此种板痕一般在较长时间后才能显现出来。
3)粘完苯板后短时间内(一般1天)抹完防护面层,内侧的粘结砂浆继续收缩,导致原本打磨平整的苯板面也变得凹凸不平;此种问题一般在多层建筑且温度低时更为明显。
4)贴完保温层后没有打磨或打磨效果差,板间的高度差大,从而形成板痕;此种一般在施工完接着就可以看出来。
板痕的产生往往是几个因素综合产生的,所以要想避免需要才材料到施工各个方面注意。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板痕严重的墙面在温度应力的作用下,时间长了易开裂。
板痕产生的因素
4.6其他建筑保温质量问题
1)外墙流挂:影响建筑的外观美感
2)防火隔离带明显:其一,防火隔离带选用A级材料一般不易打磨(如岩棉、酚醛、发泡水泥等),与保温层形成高度差;其二,防火隔离带材质与保温层差距大,易产生板痕;
3)固定件安装流程不合理等:后安装各种固定件,破坏原有的防护面层,易导致漏水。类似的部位有:落水管卡、护栏、避雷线、穿墙管等。
4)散水部位:散水坡与保温墙体“硬”连接,因沉降会导致开裂。
5)构件安装不到位:成品构件与墙体间的衔接必须应将防护面层及网格布固定于墙面防护层上,否则长了易脱落。
5.1加强绿色建筑协会等第三方非政府组织(NGO)的作用,协会内部成员加强行业自律,不恶意低价扰乱市场。
协会建立红、黑榜,将优质工程列入红榜,劣质工程打入黑榜。定期通过公共媒体公之于众。
5.2加强对检测机构的监管,由政府主管部门或协会对检测公司进行评审,择优选用。建议施工单位将检测费交给协会,由协会指定检测机构,切断施工单位和检测机构联系。
对检测机构优胜劣汰,只收取检测费而不进行实地形式检验的检测机构,应该被淘汰出局。
5.3政府主管部门印发施工技术导则。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根据导则监督施工单位施工。
5.4根据导则,由政府主管部门或协会对各种保温体系制定市场指导价。